近日又有文章持續增生的跡象
倒數12天的準考生,我不知這是好事或者壞事

我心裡清楚,我很少書寫關於好心情的事
愁緒或者偽愁,比較容易化作文字

我一向不太喜歡那些太過勵志性的書
那只因為我總認為,那些都寫得太過完美
「說的比做的容易。」
的確,某些人生性比較樂觀,那是基因創造的結果
但人生無論何時,總有些不盡如意的事
這些勵志書裡面,往往把事情想得太過簡單

仔細思考,大家會拍手叫好的小說或者電影
往往是以悲劇收場
對人類而言,悲劇遠比「公主與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那種圓滿的結局來的吸引人許多
我們都希望事事有個圓滿的結局,但人類都很健忘
完滿的事經常不出幾月就被遺忘殆盡
然而悲劇,或者說的輕微一些,叫做負面的情緒
這種負面的情緒,往往在人生中佔了較大的比例
古人說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有先見之明的
而因為同理心,或者說是人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
無論小說或者電影,悲劇往往能夠觸動大多數人那條脆弱的神經
從古自今,自東方至西方,從小說到電影
無論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李安改編張愛玲的小說《色‧戒》
個個觸動人心,個個獲得無限美名,但結局往往讓人心中帶有遺憾

沒錯,在灰暗的時代,總該有些什麼可以激勵人心,告訴世人,世事仍有一絲希望

孩子們讀的童話故事中,壞人總是能夠得到應得的惡果
而王子與公主也能歷盡千辛萬苦,一起回到城堡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孩子們有了夢想,以為真正的人生就如同童話故事般美好
是呀,孩子們才不到十歲,是該相信點什麼
但誰來告訴他們,電視新聞上的那些社會事件又是什麼?

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走,人跟著這些事物的逐漸理解而成長
漸漸的,變成了一個事不關己的冷漠人
那個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也只能用在以悲劇收場的電影裡了

電影院裡哭得唏哩嘩啦的人們,走出那個黑暗的空間後又是一個光鮮亮麗的武裝面孔
每個面具下的人們心裡都明白,戲如人生,但人生卻不盡然如戲
堅強的,必須堅強的走過險惡的路,一步一步創造自己的成功
此時此刻不容軟弱。

想到這裡,我已恍然明白
再怎麼堅強的心,再怎樣千瘡百孔的人
在心裡最深的一角,仍然相信著小時候讀過的童話故事
相信一切的苦難終究有告終的時刻

好複雜,真是自討苦吃
我不知道我想表達什麼,只知道寫著寫著,我又開始混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