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好友發表的一篇文章,關於國文課
想了很久,想了很多
文學這種東西,不就是要仰賴自己閱讀,然後有所感,有所不感

確實,我們自幼年遇見的國文老師們
少有幾個教學的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文學興趣
對我來說,要求我文謅謅的寫出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解釋,我辦不到
然而要我使用,卻輕易得多

背誦式的國文學習,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就如同好友所言,很佩服那些能夠一字不漏的寫出課本解釋的人
我也一樣,無法理解為何國文需要這樣的填鴨式學習
這樣的意義只在於考試能夠得到100分,卻無法真正啟發一個人對於文學的興趣

文學很美,而有多少人能夠體會那些文章背後的意義?
我們都不是原作者,又如何能夠真正體會其中的真意?
自國中以來,我最討厭寫那些國文老師自以為瞭解作者而出的選擇題
文學本來就有很多意義見仁見智,並非所有語句的解讀均存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而我往往是與他人思考方向不同的那個異類,我的解釋與老師眼中的「標準答案」往往有些許差距
但你能說我錯誤嗎?
也許不,也許是。

然而,一旦拿著自己異於常人的解釋與國文老師討論,得到的結果卻都只是「反正這就是正確答案,問這麼多幹麻?」
這樣不知道扼殺了多少人對於文學的熱忱
無奈,無奈,還是只有無奈。

而真正啟發我寫這篇文章的關鍵點,並不是好友的那篇文章
而是今天下午我所看見的某個事件

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確實,英文很重要
然而身為母語為中文的我們,也可以挺起胸膛,仰頭45度的驕傲向前
何須忘本?
英文固然實用,但中文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成為強勢的世界語言

提這個的目的,起因是今天下午的那個事件。

下午我遇見了一對夫婦,帶著嗷嗷待哺的幼子,看來大概1歲左右
明明是台灣人,彼此交談也使用流利的中文
對於孩子,為何刻意只說英文?
我能夠體會這對夫婦的苦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國際化的腳步遲於他人
然而如此僅使用英文對談,卻可能造成一個孩子在不久的未來,
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而中文卻殘破不堪,甚至對自己的社會認同產生錯亂
這會是我們願見的下一代嗎?

孩子語言學習與人格建立,最重要的時段就是幼兒時期
在此時本末倒置的強迫孩子學習非母語,在未來造成的影響無可計數
這也是為何我一向不贊成那句美語補習班經常使用的標語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這並不是因為我喜歡中文才如此認為。

我想,僅僅是站在文化傳承的角度觀察,這樣將會漸漸的、漸漸的摧毀一個值得傳承的文化。
文化養成的力量不容小覷。

一竿子不能打翻一艘船,這樣的道理我是懂的
但我們必須深刻的了解,任何的行為、抉擇與思想
You win something, You lose something.

有得必有失,其中得失的取捨與平衡,才是我們必須關心的
沉痛的說,我喜愛中文、我喜愛文學
然而這些值得被記憶的事物,是否在未來能有足夠的份量留存
卻無法得到定果。

幾十年後我將化為塵土,我只期盼,於我有生之年,這些我所不願見的事情,永遠也不要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